A cheer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ut a crushed spirit dries up the bones.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17:22)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共鳴,卻又不知撩起多少人的自憐自嘆。詩的意境好,只是太消極了。其實天天有夕陽,日日有黃昏!不是嗎?

Tuesday, March 5, 2013

莫言攪錯了


最近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集《老槍‧寶刀》。

裡面有一篇小說「痳瘋的兒子」,開頭這樣寫著:

〝《舊約全書》裡說,痳瘋病患者周身疼痛,衣衫襤褸,頭髮蓬亂,一邊走一邊喊叫:「啊,骯髒透了!」他們不但肉體非常痛苦,內心更加痛苦。健康的人避之如蛇蠍,他們自己也自慚形穢。一次,一群痳瘋病人結伴到耶路撒冷去,走到撒馬利亞與加利利交界的地方,又踫上十個痳瘋病人。他們聚合在高坡上,彼此相顧,心中痛苦萬端,便不約而同地大聲喊叫起來:「耶穌,我們的不公平的主啊!可憐可憐我們吧!」隨即奇蹟出現,他們的病一下子好了。這群病入膏肓的痳瘋病人,在極端絕望的情況下,公開了對耶穌的不滿,於是他們的病好了。由此可見,連耶穌都對痳瘋病人心懷忌憚

我相信莫言不是基督徒,對聖經也不太熟識吧?

耶穌道成肉身是新約聖經的事,《舊約全書》是沒有衪的行事記載的。

至於在新約聖經裡,有關耶穌在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交界地方醫治十個痳瘋病人的故事和莫言所寫的也有好大分別: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罷!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麼﹖那九個在那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麼﹖就對那人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  17:11-19

痳瘋病人沒有對耶穌不滿,耶穌都對痳瘋病人也沒有心懷忌憚。

莫言攪錯了。

6 comments:

小黑 said...

莫言是對聖經不求甚解,還是斷章取義?是無心之失,還是有的放矢?又或者純屬手民之誤?

Annie Lau said...

歷史不能篡改,更何況是聖經 !

聖經係神的默示、神的話語,更不能憑空想像,隨意更改 !!!

Anonymous said...

莫言自己说,“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对人类的前途满怀着忧虑,我盼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救赎。”“我希望用自己的书表现出一种寻求救赎的意识”。罪性意识、忏悔意识、救赎意识成了莫言一些作品的创作动机。。。

Robin Leung 梁萬威 said...

三月五日的《基督報》有這麽一段報導:

〝湖南大學文學院的孫洪玉指出莫言《豐乳肥臀》的創作明顯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貫穿在其創作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裡。他的故鄉高密東北鄉是基督教種子最早在近代中國生根發芽的地方之一,村裡有一座天主教堂,夾雜在存戶房屋的中間,歷經了風風雨雨,已經融入了村民的記憶深處。那些目不識丁的鄉親們一度在教堂裡虔誠地唱著讚美詩,讓自己的靈魂與天主同在。

而莫言在進行《豐乳肥臀》的創作時,除了去過兩次教堂,連大門都沒邁出過,可見著兩次教堂經歷直接影響著作家的創作。莫言也坦言:「在創作《豐乳肥臀》時,我去過兩次教堂。小說中的上官童也去過兩次教堂,在他走投無路時,投向了上帝的懷抱。」

本書中作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母親是無私,是愛,是奉獻,是生命的載體。對母親由衷的尊敬與感恩,也表明了人們對生命的終極崇拜和熱愛。〞

莫言對於基督教的一些教義是響往的,願望神會差遣衪的天使引導他對聖經有進一步的認識和對救恩了解。

為他和他的家人送上祝福。

Elaine said...

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头。一个人在走投无路时,选择投向神的怀抱,智慧之举。

莫言若有机会真正地读到圣经,忠实地引用圣经,才会给他的创作动机带来活力。


草原

Robin Leung 梁萬威 said...

多謝草原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