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eer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ut a crushed spirit dries up the bones.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17:22)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共鳴,卻又不知撩起多少人的自憐自嘆。詩的意境好,只是太消極了。其實天天有夕陽,日日有黃昏!不是嗎?

Friday, April 30, 2010

口鉗


以前錄廣告和唱粵曲一樣,講求口鉗,咬字要準確清晰。

三十秒唸一百二十個字的標準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

所以做 Voice Talent 值錢。

二十年前初出道,我己經收過加幣一千元配一個十秒鐘的廣告。

時移勢易,今日在北美洲做華語廣告配音員已經賺不到錢。


電腦剪接可以修長改短,甚至易容改 key 是原因之一。

更主要是因為咬字發音的要求已經改變。

就像時下流行歌曲一樣,只要有 feel 夠 flow 就 OK...

聽不明歌詞內容,是閣下悟性不夠,唔夠 in!
.

Thursday, April 29, 2010

彩雲追月


昨天晚上因為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忙了一整夜,準備回家時已經差不多是凌晨三點。

舉頭只見皓月當空,出奇的光亮。

圍繞著她的烏雲都變得可愛起來!

本來疲憊不堪的精神為之一振,一份莫明其妙的喜悅冒上心頭。

帶著微笑,哼著《彩雲追月》的調子,輕鬆的把汔車引擎啟動,踏上油門...

明月究竟在那方?白晝自潛藏,夜晚露毫茫,光輝普照世間上。漫照著平陽,又照著橋樑,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風月照中,獨散步長廊,月浸在池塘,歡欣充滿了心上。靜聽樂悠揚,愈覺樂洋洋,夜鳥高枝齊和唱。難逢今夕風光,一片歡欣氣象。月照彩雲上,熏風輕掠,如入山蔭心嚮往。如立明月旁,如上天堂,身軀搖盪,俯身遙望世界上。海翻浪、千點光,飄飄泛泛碧天在望,欣見明月愈清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iliHVZQWE
.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寫字樓

.
一個不太認識中文的年青人問我...
.
「點解寫字樓 "Writing House" 唔係寫字既地方,而係 "Office" 既? 」

提起寫字,想起在香港讀小學時,已經有 Penmanship 一科,學用鋼筆寫字。

同時又要用毛筆臨帖,在九宮格上寫大字。

到今天還記得那「永字八法」的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中學的國文老師常常對我們說,字乃人之衣冠。
為了鍛鍊我們的書法,他所有的考試測驗都要我們用毛筆作答。
.
字寫得最好的一位同學,結果未畢業就找到工作 , 在酒樓當部長為客人寫菜單。

老一輩的中國人大體都同意:字寫得好,學問一定不錯。

所以「寫字樓」就戴上了一個光環,成為了行政中心的代名詞。

能夠在「寫字樓」當上一份文職,成為了很多年青人的理想。

那是一個還沒有電腦的年代。

.

Tuesday, April 27, 2010

薪火得傳

.
昨日常青團契聚會,請來曲藝前輩毛耀燊先生作分享嘉賓,題目是「梨園戲曲:談古論今」。

毛 Uncle 是當今粵劇曲藝界碩果僅全的活字典,聽他細說當年,如數家珍,真有如沐春風之感。其間演繹薛馬腔之分別,簡直聽出耳油。

今次毛 Uncle 帶來一位年青人,十四歲的余仲欣,為大家示範了一段《幻覺離恨天》。余小姐年紀輕輕,卻原來是香港校際音樂比賽粵曲組的三連冠,加拿大二胡六級考試冠軍。見她演出時氣定神閒,落落大方,假以時日,當非池中物!

早年參加曲藝社,曾經和蘇翠芬合演過《幻覺離恨天》,對此曲耳熟能詳。

.
喜見薪火得傳,幸甚。.

Monday, April 26, 2010

錯過又如何

.
看過一套由 Olivier Assayas 執導,張曼玉主演的英/法語電影“Clean” (2004),中文譯名「錯過又如何」。

電影描述一個曾經沉淪毒海的母親,為了重新得到兒子的信任和撫養機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形像和生命。故事內容雖然簡單,卻很寫實,扣人心弦。

電影裡,祖父偷偷把小孩子帶到張曼玉面前,對她說:「我相信原諒和寬恕,我相信改過自新…」

原諒和改過都可以解除心靈束縛。

但是兩者都是知易行難。

要成功,需要很大的忍耐和愛心...
.
更需要倚靠主。
.
弟兄們,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我只有一件事, 就是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

Sunday, April 25, 2010

讓我愛

.
最近收到一位姐妹「依貓」來的《聖法蘭西斯禱文》詩歌。欣賞之餘,想起另一首 30 年代由《聖法蘭西斯禱文》原文翻譯改編的中文詩歌《讓我愛而不受感戴》。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著名的中國基督徒領袖倪柝聲先生。

倪柝聲 1903 年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1920 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兩年後創立了「基督徒聚會」,簡稱「聚會處」。新的教會提倡脫離宗派,主張每個城鎮都可以建立地方性的教會,各自獨立;教會不設牧師,由長老和執事管理;堅持基要主義信仰,不重視禮拜儀式。

倪柝聲在解放後到上海宣教。1956 年因莫湏有罪名入獄,1972 死在勞改營中。死後留有遺書:「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為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這是宇宙中最偉大的事實。 我信基督而死。」


余生也晚,聞倪先生大名,卻不知其人,故此特別向一位前輩討教。
.
前輩對倪先生的為人和著作推崇備至,譽他為發展中國地方教會第一人!
.
以下一首《讓我愛而不受感載》據說是倪柝聲自己最喜愛的一首詩歌。
.
詩歌的內容,也許正正就是他自已的寫照...
.
讓我愛而不受感戴,讓我事而不受賞賜;
讓我盡力而不被人記,讓我受苦而不被人睹。
只知傾酒,不知飲酒;只想擘餅,不想留餅。
倒出生命來使人得幸福,捨棄安寧而使人得舒服。
不受體恤,不受眷顧,受推崇,不受安撫;
寧可淒涼,寧可孤苦,寧可無告,寧可被負。
願意以血淚作為冠冕的代價,
願意受虧損來度旅客的生涯。
因為當您活在這裏時,您也是如此過日子,
欣然忍受一切的損失,好使近您的人得安適。
我今不知前途究有多遠,這條道路一去就不再還原;
所以讓我學習您那樣的完全,時常被人辜負心不生怨。
求您在這慘淡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
學習知道您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度此歲。
.

Saturday, April 24, 2010

死亡與永生

.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
生的奧秘與死的迷思都是很多人想去探究,卻不得要領的事。
.
聽過很多牧者談論死亡與永生,梁永康主教最近講的一篇道最能引起我的共鳴。

特別節錄其中部份與大家分享:
.
無可置疑,人的生、老、病、死是常態,像人生階段,都要這樣經過。

這樣說,很哲理性,有點灑脫。但當我們進入現實,跟相處的人認識,交往,同行;甚至共患難,共富貴,共生死;交往的相愛就顯得珍貴。離別自然就產生了內心的傷痛,有茫然失去之感,無法填補。

這是因為人從來不是隻身生存,西方的個人主義實際將人生看得非常淺薄,看不到人原來是在群體生活,在交往生活中產生意義。人失去與別人關係就失去了生存意義。死亡就代表分離,關係停頓。然而暫且不見只是短暫的憂傷;永遠不見才是極度的痛苦,無可填補的憂傷,甚至咒詛;死因而代表關係的分割;失去彼此相愛的關係。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代贖承受了這份咒詛,為我們提供一條超越死亡的路,轉化了「這永遠不見的傷痛」,成為再相見,重拾相愛的希望。因為上帝不忍我們因罪而承受分離的痛苦,藉著耶穌被釘十字架,代替我們受罰,以至死亡再不能掣肘我們。就像兩邊高山,中間是深淵,互不相通,死亡就像深淵,分隔我們與神的關係。但耶穌成了一條橋,讓我們可以由這邊走到那邊,再相聚,永恆同在。

橋的另一邊是甚麼呢?是充滿愛,再沒有眼淚、憂傷分離;是歡樂,與所有人共享神的筵席。人是死了,身體也腐化火葬,但神卻賜他永恆不朽壞的身體,像主耶穌復活的身體;也活在以愛為核心的團契。今天,若果我們都有這種信心,明日,我們將會在橋的另一邊相聚。
.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往那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多馬對他說、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約翰福音》14:1-7
.

Friday, April 23, 2010

信賴


早兩個星期,發覺剎車時車底有異響,於是把車送到車行的服務站檢查。

當值的服務顧問對我說:

「梁先生,你架車裝置咗最新既警告系統,如果剎車器出現問題, 警告燈係會著既。而家警告燈冇著,即係話剎車器冇問題。反正係時候替你架車做維修檢查,不如就幫你訂下個星期驗車,到時替你留心一下啦。」

跟著的一個星期我如常用車,而剎車時的異響也愈演愈烈,但是任何的警告燈都沒有閃亮。於是,我告訴自己:「冇事既,唔好杞人憂天。」


維修檢查的日子終於到了。

檢查之後,同一個服務顧問,滿面尷尬的告訴我:

「梁先生,你架車既 Front Break 已經損蝕到金屬互相摩擦既程度,剎車碟都嚴重刮花了...」

「咁點解盞燈唔著既?」

「哦,可能因為...........................................」

一大堆解釋之後,一對 Front Break 還是要換,單亦要我埋。

故事的教訓是不要過份信賴所謂「專家」意見,凡事還需用心分析。

不要人家叫 Jump 您就 Jump!
.

Thursday, April 22, 2010

色心

.
馬太福音第 5 章 29 節這麼說:「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犯罪,就把它挖出來丟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勝過全身被丟進地獄裡。」

真沒想到盲了還可以「看」色情刊物!

Lisa Murphy 是一位視力正常的加拿大藝術家。她花了兩年時間,製作了一本專為盲人設計的色情刊物。

書中有裸體男女的浮雕圖像和生動的點字說明,讓盲人用觸覺去欣賞。

這本書的售價雖然高達 225 加元一本,依然是供不應求。
.
這樣看來,如果好色是罪,眼睛最多只是從犯,色心才是罪魁。
.

Wednesday, April 21, 2010

孔融可以不讓梨嗎?

.
我問學生:「甚麼叫做創造性思維?」

學生們七咀八舌的給我回應,答案總離不開「創新」兩個字。

傳道書說:「已有的事必再有,作過的事必再作;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世上那來這麽多的「創新」!

我說:「牛頓在蘋果樹下發吽豆,突然一個蘋果掉下來把他打個正著!他就傻更更的望著天,喃喃自語:『為甚麼蘋果不會飛上天,而跌落地呢?』後來他就發明了萬有引力的學說。」

創造性思維就是見大家所見,想大家所不想。

跟著我又問:「孔融可以不讓梨嗎?」
.
〔下略 1,200 字〕
.

Tuesday, April 20, 2010

好消息

.
剛剛收到一個好消息:
.
列治文聖公會牧愛堂將於 5 月2 日〔主日〕上午十一時舉行第一次崇拜。並於 5 月 16 日〔主日〕下午 3 時舉行成立感恩禮拜,邀得加拿大聖公會聯盟 (ANiC) Bishop Donald Harvey 講道,梁永康主教主禮。

自 2009 年 6 月開始,牧愛堂在列治文開展了一個「美味人生」餐飲業團契;今年 2 月更加設星期二晚上崇拜,每次有 30 多人聚會,並有不少慕道者參加。 同時,列治文 St. John Church 也有一群華人聖公會會友,要求 ANiC 教區增設中文崇拜的地方。

經接近一年時間討論、禱告、等候,ANiC 最後議決在列治文開辦教會,定名為 The Anglican Network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 (Richmond) 列治文聖公會牧愛堂。
.
"列治文聖公會牧愛堂是個要榮耀神的教會,恆心遵守聖道,並廣傳福音,使萬民作主的信徒。"

統籌:溫寶碧 604-719-7055
.
列治文是大溫哥華華裔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餐飲食肆少說也有過千,是一個靈命極需照顧的宣教禾場。
.
衷心祝願新的事工順利開展,求上帝大大加添梁主教和各位籌備委員與及各弟兄姐妹的力量,榮神益人。
.

Monday, April 19, 2010

將相和

.
星期六上課,課題是「如何合一」。

晚上靈修,想起《將相和》這個故事:

戰國時期,秦王假以十五城向趙國索取寶玉和氏璧。大臣藺相如攜璧赴會,憑著膽色和智慧,得保完壁歸趙。稍後,秦王設宴澠池,請趙王赴會,藺相如伴駕前往。席間秦王故技重施,幸有相如解圍,又得大將廉頗接應,趙王安然回國。

回國後,趙王因為藺相如功大,授官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而引起廉頗不服,借故當眾羞辱相如。但相如知道秦國不敢對趙國侵略,是因為畏懼他和廉頗兩人。如果他與廉頗爭執,就如「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秦國得收漁人之利。於是處處忍讓,不與廉頗計較。藺相如的大公無私,終於感動廉頗,令廉頗感到內疚,負荊請罪,兩人終成刎頸之交。

藺相如的寬宏大量,充分表現了忍讓、謙卑及先公後私的態度,實在令人感動。而廉頗負荊請罪,勇於認錯的磊落行為,更是難能可貴。
.
這不正是「合一」的最佳教材嗎?
.

Sunday, April 18, 2010

「因」與「果」

.
在網上閱讀有關悼念及讚揚黃福榮在清海捨己救人事跡的同時,也看到一些性侵犯兒童的醜聞。

同樣是人,行為竟有天淵之別。

性本善?性本惡?無善無惡?亦善亦惡?

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在神公義的律法底下,罪的公價乃是死。又說我們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善行不是得救的「因」,而是得救的「果」,是獲得新生命之後的表現。

那麽,行惡又是甚麼的「果」,甚麼的「因」呢?
.

Saturday, April 17, 2010

小嵐

.
正在麵包店選購麵包…

「老師,您好!」

阿松從工場裡面擦著手,一臉笑容的走出來。

「最近有沒有回台灣探親?」

「沒有啦,家人都全來了溫哥華,這裡就是家。」

阿松是我十多年前的學生,唸完書之後在西區開了這家麵包店,一家人胼手胝足的把它做起來,總算有點成績。

「有小嵐的消息嗎?」

忽然想起一個中國朋友的女兒小嵐。

她來溫哥華讀書,就住在阿松的家裡,我算是她的監護人。

有一天,收到她的電話:

「梁叔叔,我跟朋友到了紐約,留下來,不走啦。安頓好,再給您電話。」

之後,就再沒有她的音訊,她的爸爸後來也斷了消息…

「都十四年了!希望她生活得好吧。」

阿松對我說。

.

Friday, April 16, 2010

生有時、死有時

.
最近出席了一個朋友的安息禮拜。

「他說有點頭痛,要上床休息。叫他起身時,才發覺...他已經走了。」

當四月一日收到他的死訊時,我還以為是一個愚人節的惡作劇,因為他才五十多歲,好端端的怎麼就死了?

這位朋友曾經是一位運動健兒,對自己健康充滿信心。
.
還記得有一次,他很自豪的對我說:

「我從來沒有讓醫生賺過我一毫子!」
.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
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
《傳道書》3 : 1 - 11
.

Thursday, April 15, 2010

忽然,地大震動

.
中國青海昨天發生了一次 7.1 級大地震,震央附近逾八成房屋倒塌,多人被埋,傷亡嚴重。

有專家指出,自去年 7 月至今年 4 月,全球發生 7 級以上地震共有 24 次,平均每個月 2.7 次;與 20 世紀的每年 19 次、每月 1.6 次的平均記錄高很多。地震發生在不同的地質板塊,顯示全球已經進入了地震高活躍期。

主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忽然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馬太福音 27:51〕。三天後,耶穌復活,「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輥開,坐在上面。」〔馬太福音 28:2〕。

耶穌基督為人類贖罪而死,三日後復活,與及將來再次降臨...
.
聖經告訴我們:地上都有大地震發生。
.
「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厲害的地震。」〔啟示錄 16:18〕

您相信地震所帶來的屬靈信息嗎?
.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方言


會耕種的民族都很重視土地,更加重視土地的疆界。

你是你的,我是我的,過了界線就會起紛爭。

生活在界線裡的人,也樂得生於斯,長於斯,老死於斯。

最大的惡搞莫如環境逼人,要離鄉別井,遠走他鄉。

走得愈遠,對自己的鄉土和以往一切愈是依戀,歷史包袱愈是放不開。

美其名曰:土地文化。

而最能代表這種土地文化的莫如鄉音、方言。

在很多場合裡,要懂得說方言才可以混進這個方言代表的「自己人」共同體,有資格走進擁有特權的小圈子。

有人問我:「香港人講廣東話,廣州人講廣東話,加拿大老華僑講廣東話,你分得出嗎?」

我說:「分得出。」

分不出,通常是因為自己講不出。

記得幾年前接拍一個電視廣告,我的對白只有四個字:「那是甚麼?」

其中一個版本要我用「台灣」國語唸出來。

結果請來一位 Language Coach 教我唸,折騰了半天,導演才說 Good Take。
.
充「自己人」,不易。
.

Tuesday, April 13, 2010

你想我教你做邊種生意人?

.小時候,我以為世界上只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和不漂亮的女人。

幾十年之後,依然覺得世界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出錢、出力,事事親為,然後希望不要虧蝕太多的生意人。

第二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合作搵錢的生意人。

第三種:不出錢也不出力,坐享其成的生意人。

然後,我問我的學生:您想我教你做邊種生意人?
.

Monday, April 12, 2010

以毒攻毒

.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造血細胞的癌症。

當中的「急性前骨髓性細胞血癌」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更曾經被認為是最凶險的白血病之一。據統計,每年有接近一千人的血液和骨髓受到它的襲擊。病患者更有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向。

以往 APL 血癌患者接受治療都要飽受放射治療或者是化療的折磨,但是最新的醫療方法已經面世,治癒過程沒有痛苦,成功率甚至高達 100%。

這種新的醫療方法就是口服或者注射經過稀釋和特別處理的砒霜。

1996 年率先提出這個理論並進行研究的是中國上海瑞金醫院血液研究所。根據網上搜查所得,這個療效已經得到國際認可。

「以毒攻毒」是中國先民的聰明智慧在醫藥上的體現。《黃帝內經》有應用這種方法的論說,《神農本草經》更詳細地闡述了用毒藥治病的原理。

誰說咱中國的土東西沒有用?
.

Sunday, April 11, 2010

搞不懂的政治文化

.
台灣高等法院審理陳水扁相關弊案進入尾聲。

檢方在法庭上提出了大量的人證、物證,證明陳水扁在知情的情況下,挪用了大量公費來支付私人費用。當中包括了嫁女兒和娶媳婦的婚宴費、兒子的健保費、牌照稅、汽車燃料稅等等,總數高達兩千多萬元。

面對檢方的指控,陳水扁照舊否認一切。
.
他強調所有公費都用於公事,沒有剩餘,錢都不夠用,根本沒有任何不法所得。 所謂公費私用只是「欲加之罪」!

那麼扁家藏在海外的大量金錢算是甚麼?

我真搞不懂這種政治文化。
.
圖:被困《轉載新聞圖片》

Saturday, April 10, 2010

藍色的小花

.
一個多月前,在後園的草地上冒出了一些可愛的藍色小花。

直至最近在網上瀏覽,看到這些小花的圖片和介紹,才知道它們叫做番紅花 (Crocus Sativus),是一種鳶尾科多年生球莖花卉。

這小東西原來是一種相當昂貴的香料,也是一種多用途的草藥。

歐洲人用它來治療咳嗽、感冒、天花和哮喘。中國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了番紅花有鎮靜、鎮痛、活血去瘀等功效。古波斯人和埃及人,用番紅花來壯陽、解毒、幫助消化,以及治療痢疾和麻疹。 現代的醫學研究,發覺這小花還有抑癌、抗氧化等作用。

微不足道的小花居然大有來頭!

這個發現讓我想到...

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寶貴的人和物,甚至良機。

只是礙於無知和愚昧,我們錯過了。
.

Friday, April 9, 2010

自戀

.
香港立法會五區補選將要舉行。
.
白韻琴遞表參選時會見傳媒,表明她的參選目的是為了狙擊社民連的黃毓民。

白姐姐屢屢批評黃毓民有「自戀」傾向,說他是 Narcissist。

自戀 Narcissism 這個英文字來自一個希臘神話。小時候,音樂老師曾經教我們唱過一首有關它的民謠,歌曲和歌詞都忘記了,只記得它的故事:

故事說美少年 Narcissus 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一見鍾情,從此茶飯不思,最後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水仙花。

一個人長得漂亮,時時照鏡子…

甚至日日對著鏡子問:「阿鏡、阿鏡,我究竟係唔係全世界最靚?」都屬情有可原。因為這些行為沒有影響別人。

但是如果把自已的威水照片和新聞剪報在公眾地方貼滿一牆,向人重複又重複地講述自已威水史的話就有點「強人之難」了。

自戀至此,亦病哉?

.

Thursday, April 8, 2010

枯木逢春


溫哥華在三年多前曾經刮過一場大風,一夜間將史丹利公園的萬多株樹木摧毀,令溫哥華這個歷史悠久,市民感到驕傲的公園變得滿目瘡痍。

最近有朋友到訪,帶他們一家四口去游公園,才發覺受暴風破懷的景點已經渙然一新。少了參天巨木,卻多了更多的幼樹苗。

正在緬懷當年景況,忽抬頭...
.
喜見枯木逢春。

Wednesday, April 7, 2010

一個只顧自己猛搞 Kingdom Growth 的皇帝

.
隋朝由楊堅立國,楊廣敗亡,到只有十四歲的傀儡皇帝楊侑「禪位」于唐朝,三朝加起來只有三十七年,是一個短命皇朝。楊廣做了十三年皇帝,四十九歲駕崩,根本連「萬歲」的邊都沾不上。

但是楊廣才學很高,詩寫得很好。《隋書‧世祖本紀》說他:「上美姿儀,少敏慧。」不單只靚仔,兼且聰明。而事實上,楊廣除了靚仔、聰明、文學好之外,他的武功也很厲害!

根據歷史記載:公元 589 年,才二十歲的楊廣被封為兵馬都討大元帥,率領大軍南下收拾陳朝,完成南北朝的統一。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所向披靡。對百姓秋毫無犯,對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當時,天下人都稱讚楊廣賢能。

即位後,楊廣在十三年內,修建了大運河、長城和洛陽城,又發展科舉制度,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改向科舉取士。

這一切都表現著楊廣是一個文武全才的明君,為甚麼歷史卻把他形容為一個殘暴的昏君呢?

原因很多,主要是他好大喜功,不理民生困苦,只顧自已猛搞 Kingdom Growth!

最後楊廣被親信所殺,死後還留下「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惡名。
.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 」。〔河上公注: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
.
果然有它的道理。
」.

Tuesday, April 6, 2010

清明時節,雨紛紛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故老相傳,說這雨紛紛是上天哀憐一件慘案而掉的眼淚。

一件發生在春秋時代的慘案…

晉國公子重耳為奸臣所害,被逼和大臣介子推流亡國外。

有一次道上迷路,飢寒交迫。重耳絕望長歎:「重耳可死,然百姓難安矣!」

介子推聽了,就靜靜地忍痛把自已一塊腿肉割下來,烤給重耳吃。重耳知道之後感動得大哭:「君如此待我,我將何以報答之!」介子推答他:「我不求報償,但願公子風雨漂泊,不忘民間疾苦,慎思遍求治國良方。」

十九年後,重耳終於回國主政。他登基後大封功臣,卻忘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重耳才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封。但是介子推不單止不願受封,還帶著母親躲進山裡去。

重耳派人搜山不遇,竟然放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大火卻意外地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燒死!介子推死前留下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以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悲傷之餘,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每年這一天禁忌煙火,寒食一日。後來又定這一天為「清明節」,以召告天下為政清明。

重耳從此勵精圖治,晉國終於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強國。

問題是:為甚麼重耳派人搜山,而不是親力親為以表誠意?他又為甚麼要用放火燒山這樣高風險的手段去逼介子推現身?後世劉備為求諸葛孔明出山,躬身三顧草廬,成績不是很好嗎?
.

Monday, April 5, 2010

也談兒童節

.
今年的四月四日是復活節也是兒童節。

小時候在香港長大,兒童節對我們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大日子!記得有一年參加香港商業電台何詠琴姐姐在一個室內大球場舉行的兒童節慶祝活動,會場黑壓壓的坐滿了小朋友,當時情景到今天還是記憶如新。

到了加拿大,發覺沒有人在四月四日慶祝兒童節,才知道這一天原來是中華民國在三十年代設定,只適用於中國兒童節的日子。解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把這日子改為六月一日。雖然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人慶祝兒童節的日期依然是四月四日。

兒童節起源於 1925 年,在瑞士日內瓦所舉行的「兒童幸福國際大會」。當時各國代表聯合向全世界發出呼籲,要求加強推行兒童福利工作,提倡更多保障兒童權益的條款,並且想定立一個日子為兒童節。可惜最後因為不能達成共識,每個國家舉行兒童節的日子都有所不同。

在物資普遍豐富的今天,小孩子再沒有需要等到兒童節才收禮物、逛遊樂場、食大餐。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在身、心、靈的愛護和輔導。

就讓我們在這一天反思一下,我們能為這些「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做些甚麼吧!
.

Sunday, April 4, 2010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
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

復活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一個節期。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哥林多前書》15:14

「復活」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根據聖經的記載,即使耶穌的門徒,在最初面對復活了的耶穌時,他們也是不相信,甚至驚慌害怕,以為見鬼。

這說明了,耶穌的復活不是人能夠單憑理性去簡單接受的。多年來,許多歷史家、考古家、科學家嘗試去研究和解釋耶穌復活的「真確」性。似乎有點成績卻馬上又有新的「疑點」出現。

畢竟,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一個奧秘,一個超越我們地上所知一切科學、物理範疇的奧秘。

所以,經上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

Saturday, April 3, 2010

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

.
星期五,耶穌受難日。
.
上午參加崇拜,講道員東拉西扯講了一大堆說話,卻沒有一句觸動到我的心靈。散堂後忽遇狂風大作!天烏地暗的情景反而使我心頭一震,聯想起十字架上嚥著最後幾口氣的耶穌基督…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站在那裏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哩!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其餘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馬太福音》27: 45 – 50

為了成全上帝的救恩,無罪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在下面觀看的人聽見祂喊叫上帝的時候以為衪是忍受不住痛苦,所以叫上帝來救祂。所以,他們譏笑耶穌。他們不知道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要承擔世人的罪,完成上帝救贖的計劃。耶穌以「人」的身份去接受這最殘酷的死亡,所以祂也會表現出「人」的軟弱。

.
感謝主耶穌基督的順服,使我們得到永生的機會。
.

Friday, April 2, 2010

狄娜走了

.
狄娜走了,才 65 歲。
.
雖然狄娜成名的時候,我還是一個靑葱少年,總算是同一個年代的香港人,也有過一面之緣。聽到她離世的消息,心裡免不了一份落漠的感覺。

原名梁幗馨的狄娜,她的故事將會成為香港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六十年代,她是一個作風大膽的性感艷星。

七十年代,她息影從商,欠下一身巨債,卻在短短四年内全數清還。

八十年代,她在國內創業,長袖善舞。名成利就之餘也為慈善工作和社會福利作出貢獻。

九十年代,她的事業如日中天,國際生意愈做愈大。

進入 2000 年,她積極參與人造衛星業務,代表中國參加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計劃,挑戰美國的科技霸權。

狄娜坦然承認,她的第一桶黃金來自一個男人。但是她以後的成就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金錢、權力、男人、家庭、抱負、國家…
.
交織成她的一生,成就了一個傳奇。
.

Thursday, April 1, 2010

用花生醬煮的花生糊

.
我喜歡吃花生醬,也喜歡吃花生糊。

幾歲大的時候,週末最大的節目就是「去外婆家」。

一大清早從何文田趕到尖沙咀,把我放下,爸爸和媽媽就各自去忙。

吃過外婆做的牛奶麥皮和提子吐司乾,八姨就會帶我去樂宮看十點半早場,吃香噴噴的
甜爆谷!
.
八姨是貓王迷,我們看的都是皮禮士利的電影。

我的至愛卻是在正片前加插的迪士尼卡通和三傻短片。

回到外婆家,午飯已經擺在枱上。
.
三個人,兩菜一湯,吃飯時不許張聲談話,外婆的教訓:「食不言,寢不語」。
.
飯後外婆會和我玩一種叫做「疊七」的啤牌遊戲。
.
當時鐘敲響兩點,我就一定要上床午睡。
.
然後,醒來吃外婆用花生醬煮的花生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