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eer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ut a crushed spirit dries up the bones.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17:22)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夕陽無限好,日日有黃昏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共鳴,卻又不知撩起多少人的自憐自嘆。詩的意境好,只是太消極了。其實天天有夕陽,日日有黃昏!不是嗎?

Thursday, January 5, 2012

中國功夫厲害,還是西洋拳厲害?


早兩天,有某弟兄向我提出一個問題…

在搏擊上,中國功夫厲害,還是西洋拳厲害?

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沒有答案。

我只能夠說:「搏擊首重體能狀態,次為臨場經驗,接著才到技術。」

搏擊是一種非常消耗體力的運動,没有良好的體能素質,不能持久下去。再者,搏擊時中招吃打在所難免,缺乏了堅強的體魄,很容易就會倒下去。

臨場鎮定既可以保持實力,更可以讓您洞燭機先。為了培養條件反射的速度,各家各派設計了不同的訓練,包括推手、黐手、埋樁、Sparring 等等。務求功多藝熟!

當對陣雙方在體能、經驗相若時,技術高低就成了勝敗關鍵。在某程度上,技術亦可以彌補體能與經驗之不足。

不過,切不要拘泥於某家某派、某招某式。

細想一下,做人處世不也是一樣嗎?

4 comments:

Leesa said...

想起林语堂先生40岁时写的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学古今文章。”林先生似乎一生都在靠近这个梦想。

文人如此力行,武士、兵家、艺人、医者......各家是否可借鉴呢?

CY said...

梁兄在09年《講手》博文中說:

〝在搏鬥中,我若不傷人,人便傷我。所以每戰必盡全力,如獅撲兔。「盲拳打死老師父」,憑的就是這股狠勁。但是,生死相搏,禍必在已。武林如是,商場如是,社會亦如是。〞

加上今天博文所分析的道理,有很大的啓發性。沒想到武學會帶出這麽有見地的處世之道!無怪是我中華文化一宝。

Robin Leung 梁萬威 said...

Leesa,

林先生學貫中西,是我輩典範,要跟他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我以前練習全接觸 (Full Contact)〝散打〞,訓練內容就收納了西洋拳和泰拳的練功方式在內。國內學醫,不也是中西兼收的嗎?

Robin Leung 梁萬威 said...

CY 君:

多謝您的留言。

武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

《孫臏兵法》說:〝德行者,兵之厚積也〞,又說:〝故德者,兵之手也〞。就是說明武學對內可以團結一致,對外足可以克敵制勝的功用。

中華武學文化以「仁義」為核心,實有異於日本武士道的「愚忠」,習藝者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