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後,我曾經問過凌姐(何偉凌)香港的粵劇行情。
她說:「香港市道幾好,春節很多地方都恢復了神功戲的演出,大家多了演出機會。」
多年前回港,曾經欣賞了一次粵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踫上轉行打政府工,在文康處做藝術演出評估的麥秋前輩,閒聊過一些有關香港舞台劇的新情況。九七之後,舞台劇似乎開始踩過界,踏進了粵劇的地盤。
凌姐告訴我:「梁漢威的《珍珠衫》只有胡美儀、梁漢威、李龍、郭鳳女四個主要演員,沒有傳統的棚面師傅拍和,卻花了很多錢在多媒體影音製作。這不算是粵劇,只算是粵曲音樂劇,一首小曲接一首小曲的音樂劇。」
梁漢威和李龍卻曾經向傳媒表示,《珍珠衫》這個「現代戲曲音樂劇」保持了粵劇的傳統做手和唱腔,所以仍然算是「粵劇」。是耶?非耶?要聽聽觀眾的意見了。
我問:「如果有機會,您也會參加這些音樂劇的演出嗎?」
凌姐答得爽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