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中原因複雜,但是品牌的英文命名可能是障礙之一。
就我所見,中國品牌的英文名稱多從普通話音譯過來。譬如說:百度叫 Baidu 、土豆叫 Tudou 、華為就叫 Huawei ....
這種命名方式,讓外國人難以記憶,要引起共鳴需要加倍努力。
反觀外國人,Coca Cola 和 Pepsi Cola 在華人市場就做得非常成功!
可口可樂...
名字易上口、容易引起聯想!
百事可樂...
辦喜事、擺酒宴,誰不想討個好兆頭?
中國的老闆們不妨借鏡。
後記:20 年代當 Coca Cola 登陸上海時,它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蠟」,生意毫無起色。後來 Coca Cola 專門負責海外業務的出口公司公開登報懸賞 350 英磅徵求譯名,結果讓當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以「可口可樂」四個字擊敗其他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 Budget 少不得!
好一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質量管制之外,包裝和市場推廣也的確很重要。多謝梁老師的指教。
ReplyDelete